展览如何讲故事?探索博物馆策展的未来之路

展览如何讲故事?探索博物馆策展的未来之路

时间:2020-12-23 作者:成都会务公司

展览如何讲故事

如果说策展人与策展机制是“好展览”的制度性保证,那么,讲好故事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篇主要探讨“展览如何讲故事”,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总结,也有百花齐放的实践探索。

讲故事已成为博物馆领域炙手可热的概念。那么,博物馆所说的故事指的是什么?谁来讲述?讲述的对象是谁?怎样才算讲好一个故事?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陆建松立足观众指出“好展览”的四个标准:对观众有吸引力、能激发并保持观众持续参观的欲望、对观众有教育意义以及对观众产生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而夯实陈列展览的学术和展品支撑体系是讲好故事的基础。他结合多个案例,强调博物馆应从自身使命出发、以展示传播为导向,强化藏品科学体系建设;文物研究也要跳出传统考古学、器物学和文物学研究的窠臼,加强考古信息采集和多学科阐释研究,深入挖掘藏品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而讲好故事的关键是展览内容策划,它必须有高度提炼的主题、准确的传播目的设定和巧妙的叙事逻辑结构演绎(故事线),此外,还要能突出展览的重点和亮点、说明文字要做到“信、达、雅”,并能为重要辅助展品给出创作提示并提供创作依据。

陆建松教授阐述“好展览”的标准

中国科技馆研究员、《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主编朱幼文也赞同陆建松教授的观点,认为在科技馆领域好展览的关键是提炼“主题”。这一展览主题应当是特定核心概念和展示教育目标的特殊表述形式,可以通过学术研究,提取出最有价值的可以支撑起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的核心概念。

朱幼文老师解释什么是科技博物馆领域的“核心概念”

南开大学的高玉娜和四川大学博物馆的李明倩都谈到了展览叙事。高玉娜认为叙事作为一种传播手段与技巧,对策展实践意义重大,能增强展览互动感与趣味性,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并接收知识。李明倩则运用叙事理论具体分析了造成考古主题展同质化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三条对策:舍弃宏大叙事、打破线性时间结构和转变叙述视角。来自成都师范大学的胡凯云则引入战争记忆理论,着重关注战争纪念馆如何讲述有关战争的故事,她归纳出三种主要的记忆重构模式:民族主义模式、世界主义模式和对话模式,并比较了三者的表现形式和优缺点,她认为对话可能是更为理想的模式,它承认群体差异、强调具体语境、提倡多视角从而促进自反性的思考。当然采用哪种模式需要取决于政治社会语境和建馆的目的。

胡凯云阐述记忆重构的三种模式

展览如何讲故事,未必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对其的追索也推动着一代代博物馆人探索博物馆策展的未来之路。

136 0806 8886 发送短信